近期,广东省佛山市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。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为您科普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。
一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,CHIKF)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受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(俗称花蚊子)叮咬传播,该病多发于夏秋季(即每年5-10月)。
二、感染后有什么症状?
如果被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,通常3-7天会突然发病(最快只要1天,最长可达12天)。
有如下三个主要症状:
1. 高热:急起发热,体温可达 39℃以上,持续1-7天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"双峰热"——退烧后再次发热。常伴有寒战、头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2.皮疹:发病后 2~5天内,50%以上的患者在面部、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并伴随瘙痒。
3.关节疼痛:多个关节剧烈疼痛、肿胀,尤其是手腕、手指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。
三、谁容易中招?
人群普遍易感,无论男女老少,只要被带毒蚊子叮咬都可能感染。但在不同地区表现有差异。在长期流行区(如非洲、东南亚),儿童更容易发病。但是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四、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?
(一)外出旅游需谨慎,做好防护是关键
1.近期休假或计划出游人员: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,学习相关预防知识,做好防蚊、灭蚊的防护准备。
2.从流行地区返回人员: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1-12天,如曾在流行地区旅居返回人员在返回本地后12天内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境外/国内旅居史。
(二)营区防蚊最重要,如有不适速就医
1.开展营区卫生综合治理。全面整治营区环境,清理废弃轮胎,疏通沟渠,彻底翻盆倒罐,清除各类积水,铲除蚊虫孳生地;定期使用拟虫菊酯类杀虫剂滞留喷洒。
2.重点做好防蚊驱蚊措施。营区房间或野外帐篷安装纱窗纱门,室内可用蚊帐、蚊香、灭蚊灯,户外训练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、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,尽量避免早晚伊蚊活跃期在树荫草丛处长时间逗留。
3. 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:目前,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基孔肯雅热,主要是对症处理,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出现高热、皮疹、关节剧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联合出品
新华网
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策划:林明、朱长强
统筹:李珊珊、董浩
执行策划:高强、王金志
视频:任子宁、季传澳、张洲、张城
漫画:叶子民